村居日子有多美,关键要看水。农村水体质量是居民生活“幸福度”的风向标、农业经济的“定海针”。近年来,我区在农村水体污染治理行动中下“真功夫”,狠抓生产面源污染治理,加快黑臭水体清零,打造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新态势。
生猪养殖是白鹤街道登云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负影响”,周边水体、土壤、空气面临污染风险。为解决生产与生态的“矛盾冲突”,登云村的重庆景耀养殖有限公司以绿色农业提亩均效益,从新技术上寻突破,在新模式中找思路,以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为切口破治污困局。
重庆景耀养殖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排污系统,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通过地下管网收集养殖粪污,经干湿分离后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发酵后由地下管网输送至附近的柑橘种植园进行施肥。目前,该企业养殖生猪2700头,产值达500多万元,其粪污经资源化处理后成为周边近千亩柑橘种植园的有机肥料。
据了解,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通过示范推广猪沼果种养结合技术、家禽粪污快速发酵技术、异位发酵床技术,促进粪污资源变废为宝,帮助种养殖业主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去年以来,我区共完成246个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污染优化治理,通过优化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对口指导、定期监督巡查等方式,推动畜禽污染治理行动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利共赢”。
见习记者 廖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