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产业扶贫为本 三个环节发力
开州 陌上花开致富香
开州春橙脱贫战“疫”销售忙 摄/叶娟
长沙镇齐圣村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为群众分红 摄/郭小勇
临江镇福德村新貌 摄/余清英
大进镇茶园基地 摄/余清英
目前,扶贫产业覆盖开州区80%以上贫困户,贫困人口年经营性收入高于开州农村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通过扶贫产业带动,9.47万人越线脱贫,建立起了脱贫和防返贫的长效增收机制。
为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近年来,开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产业扶贫的工作部署,坚持“产业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定位,在“建起来、售出去、联起来”三个环节全面发力,通过“三变”改革、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等,推动了柑橘、生猪、中药材、水果等扶贫特色产业发展,为开州持续推动贫困人口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夯实底子
借力“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捆绑,贫困户增收细水长流
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途径,但如何实现产业扶贫与股权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三变”改革政策利好相结合,提高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进而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细水长流。
开州在推动产业发展上转变思路,通过与“三变”改革相结合,全面整合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集中流转、整治、出租土地,变贫困村“闲散资源”为“优质资产”,涉农扶贫资金变村民合作发展股金,农民变股民,建立了新型产业经营模式。
临江镇福德村距离开州城区30多公里,是传统的农业小村庄,也是2017年全市“三变”改革试点村。今年,对于该村2组村民付月财来说变化最大。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为福德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联合社里的管护小组长和股东。
福德村党支部书记熊炳科说:“2017年,我们对集体的土地、森林、固定资产等探索了点上‘化零为整,确权不确地’、面上‘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措施,培育了福德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经济联合社。同时,按照单一配股的方式,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212个村民成为了联合社的‘股东’。他们通过流转土地、反租倒包、直接用工、财政资金股权分红、村集体二次分红等利益联结还实现了六大增收。”
如今,福德村通过“三变”改革,合作共营带动“小户农民”,以“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建成3360亩柑橘基地,仅去年,柑橘产量达到60万斤,实现收入200余万元。
此外,为促成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州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带贫机制防止“一股了之”的通知》,建立起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租赁经营等8种利益联结方式,明确了经营主体带贫责任和奖补措施,完善了相关收益分配和监管办法。
筑牢根基
支部建在产业上,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有了主心骨
今年3月,大进镇红旗村集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的2000亩茶叶基地迎来了第一次春茶采摘。虽然只有1000斤,村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郑代发却一脸兴奋:“大伙儿发展的白茶终于见效益了。”
红旗村是大进镇7个市级贫困村之一,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936户2868人,其中贫困户有49户146人。过去由于村支两委思想涣散,党员带动发展产业的能力弱,村民只能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业为主,眼睁睁的受穷。
“抓党建促脱贫,就是要把党支部建在生产发展第一线,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发展促进党组织建设。”红旗村扶贫“第一书记”、团市委派驻干部王栋说。
为此,红旗村党支部通过班子成员整顿,锁定建设高品质生态茶园目标,先后召开院坝会50余次,逐社逐户走访群众300余次。通过宣传发动,455户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建成了2000亩生态茶园。
同时,为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小组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红旗村党支部探索了“支部+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集农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红旗股份联合社,并构建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分享成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红旗村,不仅村党支部牢牢建在了白茶产业上,同时,红旗村还充分发挥党员在带头脱贫、带领致富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56岁的钟利登是红旗村支部的一名党员。去年他通过创办家庭农场的形式,带动了10多名贫困户务工增收。
截至目前,通过发挥村党支部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红旗村已先后成立了茶叶合作社、经济联合社,连片栽植茶叶2000亩。但让人振奋的是,在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红旗村将联合年华村、群和村的茶园连成一片,打造一个6000亩的茶旅融合的茶叶公园。
提质增效
巧打农旅融合牌,“生态宝贝”变成贫困群众致富银行
“做梦都想不到,一亩地有4000元收入。”提起木香产业带来的收益,关面乡泉秀村的贫困户谢国海接连称赞。
地还是那片地,从2016年种植木香后,泉秀村包括谢国海在内的235户789名村民的日子才有了起色。
泉秀村是市级贫困村,有种木香的历史。境内最低海拔600米,最高海拔2180米,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但由于地势起伏大,立体气候显著。村民靠种植“三大坨”(红苕、包谷、洋芋)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其中贫困户就有53户231人。
后来,村里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村里牵头成立了泉秀村木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木香。
这一变,不仅盘活了木香产业,更是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走上了一条脱贫增收的致富路。
“产业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好的扶贫产业更是如此。”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为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能长远的扶贫产业。开州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发展实际,在“建起来、售出去、联起来”三个环节全面发力,积极推动柑橘、生猪、中药材、水果等扶贫特色产业发展。如今经过“一村一品”的打造,形成了红旗村的白茶、福德村的柑橘、泉秀村的木香等特色产业。
在培育和打造扶贫产业的同时,开州更加注重产业在产前、产中、产后的系统规划,通过农旅融合的方式,将这些“生态宝贝”变成贫困群众的致富银行。
去年,泉秀村结合村里的木香产业和高山生态气候资源,制定了农旅融合的发展规划,探索打造一个以木香产业为基础,集高山蔬菜采摘,杜鹃花、红叶、木香花为景观,高山纳凉避暑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的农业公园,带动更多农户吃上生态饭。
鲢鱼效应
调动“能人”力量,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有了产业领路人
一位致富带头人在扶贫攻坚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光是就业一项,常年能解决50多人务工,70多个贫困户脱贫,一年工资支出上百万元……这是开州返乡创业能人、致富带头人、扶贫车间业主蒋开均晒出的成绩单。
蒋开均说,基地季节性用工有六七十个,优先考虑建卡贫困户、低保户和残疾户。除了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务工增收外,他还免费提供技术、鱼苗和市场,带动农户成为创业致富的老板。更重要的是,通过为贫困户在基地设立“寄养池”等分红模式,全年可带动72户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开州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部分地区和个体先富起来,让扶贫有了更多有生力量。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后,开州既强调大扶贫格局,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培育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就是开州精准帮扶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开州始终把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作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坚持“能人引路,带贫致富”的思路,在“精确筛选、精心培训、精准扶持、精细管理”四个环节深度发力,强力推进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现在家贫困人口“闲人变忙人”、“等靠要变主动干”的转变。
2013年,自蒋开均返乡创业以来,大进镇明洪村的贫困户蒋开成就一直在他的基地务工。如今,蒋开成不仅摘掉了“贫困帽”,靠着赚来的工资,他还在镇上买了一套小房子。
与蒋开成不同的是,头脑灵光的雪宝山镇刘继安则在蒋开均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小型水产养殖场。现在刘继安不仅摇身一变成了老板,他还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务工。目前,类似像刘继安这样的创业者,蒋开均带动了有10多户。
“发挥返乡创业能人的带动作用,我们有优势有基础。”开州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立足开州50万人常年在外创业就业的劳务大区优势,通过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返乡发展,储备了“返乡”致富带头人455名。同时注重从贫困村的村干部、党员、种养业大户等群体中选人,储备本土致富带头人256人,储备村外致富带头人73人。
同时,为激发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该区还制定了“1+6”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落实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扶持政策的通知》,区级部门根据职责,制定带贫奖补、就业创业、产业发展、电商扶持、金融扶持6个文件,形成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做到政策有保障、落实有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开州还坚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送上去”的培训模式,组织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35人赴山东省寿光市参加培训;邀请山东省寿光市的专业教师和蔬菜专家4批次到开州区培训授课;选送25个致富带头人参加市扶贫办组织的中蜂养殖、水果种植等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帮扶技能和帮扶质量。
如今,开州培育致富带头人784名,吸引返乡能人455人,创建扶贫车间34个,直接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务工4878人,其中贫困户441人。
链接》》
山东潍坊市
“三产联动”助力开州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去年8月,在全国携手奔小康行动培训会议上,开州作为重庆市唯一区县作经验交流,并两次在全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这既是对潍坊、开州扶贫协作模式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和鼓舞。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潍坊市始终以产业协作为重点,变“输血”帮扶为“造血”扶贫、促进农业产业全面兴起,变打工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产业优化布局,变资源单项输入为商品双向流通,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开州脱贫实际的路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潍坊市综合利用资金撬动、镇村驱动、园区拉动、示范带动资源优势,帮扶开州以特色农业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做到户户有脱贫项目、户户能增收。
以潍坊市与开州区采取合办农业项目方式,提升深度贫困乡镇、村造血功能为例。大进镇利用援助资金1700万元发展有机茶园2000亩,直接带动121户贫困户446人脱贫增收;长沙镇利用潍坊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500亩,并成立齐圣红心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户均增收7000多元。
同时,开州区充分利用潍坊市在企业集聚、人才集聚、技术集聚的优势,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尝试建立起园区建设协作机制,探索“园区+龙头企业”模式,推进鲁渝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现已引入企业15家,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
孜佩 本版图片由开州区扶贫办提供